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据央视网(总台采访人员雷恺):采访人员今天(1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 , 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对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林社区夜塬自然村的夜塬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 。
目前已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 , 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屑等 。 工具中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手斧、手镐、石球等器型 。
【洛南|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陕西夜塬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万余件】考古人员初步认为夜塬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 , 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 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从距今25万年前后的中更新世晚期开始 , 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 , 并一直延续至距今7万年前后的晚更新世早期 , 古人类在此期间留下了比较丰富的阿舍利工业类型的石器制品 。
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 , 在世界旧石器遗址中占据重要地位 , 被认为是东亚地区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最集中、最丰富的发现地 。
夜塬遗址是目前洛南盆地发掘地层深度最大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 也是整个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第一处经过完整系统发掘了全部地层堆积物的遗址 , 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地层年代、古环境背景等相关样品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
本次夜塬遗址发掘进一步确认了阿舍利类型石器工业在洛南盆地的流行时代为距今25~5万年左右 , 对于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 对研究洛南盆地乃至秦岭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
本次考古发掘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 , 这对研究洛南盆地早期人类在盆地生活的最早年代、遗址年代序列以及不同时期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存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难得的基础资料 , 将进一步深化洛南盆地乃至整个大秦岭腹地旧石器遗址的多学科研究 。
相关报道: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据三秦都市报—三秦网(采访人员赵争耀):洛南盆地是目前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最多的地区之一 。 3月15日 , 夜塬遗址联合考古队对外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夜塬遗址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 , 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 , 初步认为该遗址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地层不晚于距今约60万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时便已经开始形成 , 那时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 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
- 洛南|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活动,洛南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1.2万余件
- 河湾|河北泥河湾盆地东南缘的下马碑遗址内发现4万年前早期人类使用颜料的证据
- 洛南|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制品上万件,洛南夜塬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发现
- 颜料|4万年前中国的古人类就开始使用颜料了
- 赭石|《自然》:4万年前中国创新性的赭石加工和工具使用
- 维纳斯|揭秘出土于奥地利威伦道夫的3万年前“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的起源
- 手斧|80万年前以广西百色盆地史前手斧人群为代表的中国南方手斧人群是如何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