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文章图片

昌江王下乡钱铁洞(钱铁洞旧石器遗址)
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文章图片

李超荣在使用黎族村民用藤条搭建而成的考古脚架
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文章图片

今年2月9日 , 李超荣团队到昌江王下乡皇帝洞考察 。
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文章图片

2006年6月1日 , 李超荣在昌江信冲洞考古 。
候鸟|考古候鸟恋琼岛
文章图片

黄超及团队在海南考古 。
据海南日报(采访人员袁宇):近期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队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进行史前考古学调查时 , 在旧石器时代遗址钱铁洞顶部发现一处古代岩画遗存 。
这一发现是海南首次发现古代岩画 ,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也让海南考古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 近年来 , 海南考古事业飞速发展 , 尤其是冬季相对内地更加温暖的气候 , 也吸引着许多考古团队选择冬季到海南考古 , 成为南飞的考古“候鸟” 。
海南:冬季的考古盛地
钱铁洞又有新发现 , 令7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非常兴奋 。 他曾在中国20多个省市做过野外考察和考古发掘 , 也与海南结下了深厚的考古情缘 。
“退休前 , 我们每年都来海南考古 。 有时候一次来20多天 , 有时候一个月 。 ”李超荣说 , 他所带领的考古团队这些年来与海南省及地方市县均有合作 , 对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流域以及喀斯特地貌地区等进行广泛调查 , “海南冬季雨水少 , 蛇虫也比较少 , 气候相对比较暖和 , 适合野外考古作业 。 ”
李超荣于2010年退休 , 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继续从事之前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 。 不过 , 他从一位考古“候鸟”变成了常住海南昌江的新海南人 。
李超荣告诉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 他自2006年来海南考古至今已有16年 。 回忆刚到昌江时的情景 , 他说 , “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秀丽的南饶河“十里画廊”和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洞等 , 这里真是世外桃源 。 ”
在海南东部的万宁 ,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团队的成员们也正在这里开展考古研究 。 他们于2021年11月上旬来到这里发掘研究湾仔头史前遗址 。
“实际上这是一个跨年度作业项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团队负责人黄超表示 , 此次作业预计持续到今年3月底 , 团队人员结束在海南的考古工作后 , 将到内地其他省市地区进行其他考古任务 , “不过我们严格来说不算‘候鸟’ , 因为我们不仅在冬季来海南 , 只要有项目我们就会来 , 哪怕是最热的七八月份 , 也在海南进行过考古作业 。 ”